面部重創(chuàng)如何拯救?3D人臉重建技術或有高招!
撰文/記者 王慧深(實習) 段大衛(wèi)
編輯/丁林
采訪專家
周煉(北京協(xié)和醫(yī)院口腔科副主任醫(yī)師)
近日,藝人林志穎意外發(fā)生車禍,顏粉們操碎了心:“歲月都帶不走的不老神顏,竟然被車禍帶走”“可惜了這張臉,怕是毀了”…… 25日,救治林志穎的林口長庚醫(yī)院公布了他的面部手術方案,其中提到的面部3D重建技術引發(fā)關注。面部3D重建技術是什么?它適用于哪些情況?
? ? ?
“3D重建”如何實現(xiàn)?
新聞里提到的“3D重建”,其實是應用于骨骼正位、骨折整復手術的手段,涉及的具體技術包括雙層螺旋CT多層面重建(MPR)最大密度投影(MIP)3D成像、3D建模和3D打印等。這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集數(shù)字制造、信息網(wǎng)絡、先進材料于一體的新興技術,通過進行三維數(shù)字重建、制作三維實體模型,幫助醫(yī)生開展患者的硬組織缺損修復或手術模擬;之后再選用合適的生物材料,定制導板,應用于內固定。如果具體到頜面部3D重建,則強調其與正頜外科、頜面部骨折整復的相關性。中國醫(yī)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(yī)院顱頜面整形外科主任醫(yī)師楊斌在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指出,該技術可以重建創(chuàng)傷患者顱頜面的骨骼、軟組織、硬組織,恢復其原來的面貌。
▲3D打印的髖關節(jié)(圖片來源:健康時報)
在醫(yī)學領域,3D重建是一門新興的技術。北京協(xié)和醫(yī)院口腔科副主任醫(yī)師周煉對記者說:“國內(醫(yī)學界)引入數(shù)字化3D技術應該是在2000年初。記得在2004年,我們參加全國正頜外科會議的時候,上海九院(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(yī)院)就已推出一批3D數(shù)字化設計的手術了?!?/p>
3D重建以醫(yī)學影像學檢查(包括CT 、核磁等)以及面部的3D影像為技術基礎。醫(yī)生通過面部3D照相以獲取面部皮相的光學信號,并通過CT查看骨組織,核磁用于觀察軟組織。然后把采集的這三項影像學數(shù)據(jù)在共同的坐標系進行融合,進行三維建模,形成可自由旋轉的3D影像。
在完成三維建模后,醫(yī)生還可通過建模軟件,將模型信息導入 3D 打印機的切片軟件,并用相應的指令 3D 打印得到與患者實體 1∶1 等比例大小的骨骼模型。之后,醫(yī)生便可以在實體模型上進行術前預覽、術中手術設計、手術預測等操作。
? ? ?
術后恢復是否完好如初?
中國醫(yī)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(yī)院顱頜面整形外科主任醫(yī)師楊斌在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指出,術后恢復的時長取決于損傷的范圍和嚴重程度。如果患者是嚴重的顱腦外傷,顱骨大面積缺損,就需要先經(jīng)過第一期的神經(jīng)外科手術以搶救顱腦創(chuàng)傷,第二期手術才進行顱骨缺損的細致修復,恢復時間會長一些。按照人體骨折愈合的生理過程,骨骼在一個半月到三個月內就能獲得比較堅固的、穩(wěn)定的解剖結構。如果患者只是一個輕度的頜面部創(chuàng)傷,經(jīng)過急診搶救,可以使患者恢復呼吸、咬合、關節(jié)功能,一般來說,術后1到2周就能恢復到基本正常。
頜面骨性結構的完整,除了滿足功能需求,也是人們形象的代表。那么,又該如何確保重建的3D影像與本人骨相一致,保持美觀呢?這便涉及到鏡像技術,該技術常用于面部骨折修復。周煉介紹:“說起人的面部美觀,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的對稱性。比如面部左側骨折,顴骨、顴弓塌陷移位,發(fā)生變形,我們就可以用鏡像技術,將完好的對側臉3D影像進行翻轉,作為左臉建模的參照。”
? ? ?
讓修復手術“改頭換面”
與其他骨骼部位相比,人的頜面部更加特殊。這是因為頜面骨多為不規(guī)則骨(如顴骨、上頜骨),又集眼眶、鼻腔、口腔等器官為一體,牙齒咬合及咀嚼、消化、呼吸等功能都離不開其骨性結構的完整和協(xié)調。
由于頜骨復雜的三維結構,加上頜面部血管神經(jīng)多且隱蔽,因此,在頜面修復過程中會遇到較多問題。在3D技術進入醫(yī)學領域之前,正頜外科和頜面部骨折整復的手術,需要克服的困難比現(xiàn)在更多——據(jù)周煉回憶,國內引入正頜外科的技術約在20世紀80年代,北京大學附屬口腔醫(yī)院的王興教授,正是那個時期國內第一批做正頜外科手術的醫(yī)生,但彼時他們做手術分析,用的還是二維X光片和傳統(tǒng)的石膏模型。
引入3D技術后,最直接的優(yōu)勢就是為術前模擬和疾病轉歸的預測提供了便利。在原先沒有數(shù)字化3D影像技術輔助的情況下,臨床醫(yī)生對很多技術細節(jié)都無法預知。今天的醫(yī)生們,則可以利用病灶的3D模型進行術前規(guī)劃模擬,這些對于臨床上選擇復位整合方式和術后的評估,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。
其次,該技術提高了頜面修復手術的精準度。相比起以往只能根據(jù)2D的影像學檢查進行想象,3D技術使頜面部骨性結構實物化與可視化,面部各結構的解剖空間關系一目了然,為術前測量、定制導板提供便利,能與患者頜面骨斷端精確吻合,使復位更完全、更美觀,亦降低術中需多次彎制導板、植入重建后反復調整的幾率,減少了手術創(chuàng)傷。
? ? ?
可應用于正畸和腫瘤術后修復
3D重建技術因為最近的新聞而受到關注。其實,該技術不只是在嚴重的骨折修復中使用,其臨床應用主要包括了三大方面——創(chuàng)傷、畸形、腫瘤。
首先是創(chuàng)傷。需要用到3D重建技術的創(chuàng)傷,主要是骨折,而骨折又分為新鮮骨折和陳舊骨折。新鮮骨折即少于2周的骨折,陳舊骨折則為大于2周的骨折。該技術臨床多用于陳舊性骨折,因為陳舊性骨折的骨折線較模糊或完全無法看見,因此需要應用3D技術進行分析、模型打印,以便指導骨骼復位和重建。新鮮骨折一般可以按照醫(yī)學影像中觀察到的骨折線直接進行復位,但也有例外,如果患者遭遇粉碎性骨折(指骨質碎裂成三塊以上),無法根據(jù)骨斷端復位時,就需要使用3D重建技術,將碎骨置于導板上進行復位。
“有的時候可能骨頭太碎了,根本沒有辦法用原有的骨頭復位,就需要打印一個植入物替代原來的骨頭。”周煉補充道。
(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)
其次是正畸。正頜外科主要是通過上下頜骨的截骨手術,來調整骨的位置,解除面部的畸形,改善咬合功能,同時也能夠達到一定的面部美容效果。在正頜外科,頜面部3D重建的應用很廣泛,諸如齙牙、小下頜畸形(即下頜后縮)、反頜(下頜壓上頜,俗稱“地包天”)、下頜偏斜等,都會應用3D重建的技術。
最后是腫瘤術后的修復。一些口腔內發(fā)生的腫瘤,如細胞瘤、牙齦癌、頜骨中央性癌、骨肉瘤等等,手術時需擴大組織切除,會導致患者頜面缺損、臉部變形,因此術后也需要3D重建幫助修復。
? ? ?
醫(yī)療植入物安全嗎?
醫(yī)學植入物畢竟與骨骼材質不同,外來的物件進入人體,會不會引起一些不良反應呢?比如異物反應、降解吸收相關并發(fā)癥等?
周煉解釋:“任何手術都可能有并發(fā)癥,任何植入物也都有可能出現(xiàn)相關的問題,比如跟組織的不融合、排異反應、傷口的感染、植入物的暴露等。但存在風險,并不意味著這些是大概率事件,否則相關技術就會被淘汰。其實,目前應用的生物材料都擁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,能與人體組織較好地融合?!?/p>
▲3D打印的下頷骨(圖片來源:搜狐網(wǎng))
目前,臨床上常用于骨折整復的生物材料主要是金屬鈦和聚醚醚酮(PEEK)。其中,醫(yī)用鈦及鈦合金多用做牙種植體,它們不僅能與骨形成骨整合,而且植入人體不會引起局部或全身的不良反應,無致畸、致敏、致癌作用,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。而聚醚醚酮屬特種高分子材料,具有耐高溫、耐化學藥品腐蝕等物理化學性能,還具有無毒、質輕的特點,是與人體骨骼最接近的材料。
另一方面,導致植入手術后并發(fā)癥的影響因素其實很多,比如骨折的嚴重程度、局部血液供應不足、手術區(qū)域消毒欠佳、骨折復位不完全、傷口沒有完全閉合、病人本身有基礎?。ㄈ纾禾悄虿』颊叩膭?chuàng)口較容易感染)等。并不單只是植入物的問題。
Tips:通過正畸或者拔智齒可以讓臉變小嗎?
靠拔智齒或牙齒正畸并不能讓臉變小。有的人覺得自己臉變小,那也是拔完智齒以后吃不下飯,或者因為戴著牙齒固定矯治器,長期不能正常進食導致身體消瘦,臉也跟著顯小。除了這樣的情況,兩種技術本質上都不直接會影響面部的寬度。
我們的牙齒支撐的只是上下唇,對兩側頰面的支撐很薄弱。從這點來說,拔牙對臉寬度的改變不大。臉的寬度取決于顱骨、顴骨和下頜骨,因為顱骨不能輕易動,所以要讓臉變小,要從顴骨、顴弓和下頜骨進行改變。
參考資料
1.李懷奇,葉金海,王晨星,朱載甌,武和明、三維重建下 3D 打印技術在下頜骨缺損修復中的應用評價[A].上??谇会t(yī)學,2021(06):283-287
2.蒲根磊,楊涵,金銘,方曙,周金華、醫(yī)學三維建模軟件結合3D打印技術對頜面缺損修復的應用[R].中國醫(yī)學工程,2022(01):49-53